全球首創 B肝變肝癌可預測 準確率達8成
全球首創 B肝變肝癌可預測 準確率達8成【陳韋婷╱台北報導】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與研究員楊懷壹日前在2010亞太肝臟醫學會議中,發表全球首篇肝癌風險預測模式,不但準確率比一般預測心血管疾病的模式還高,且計算公式更簡單,只要藉由慢性B肝患者性別、年齡等變項因子計分,就可預測患者在3年內、5年內、10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這個風險預測模式的敏感度與特異度都在8成以上,也就是準確率達8成。陳建仁院士強調,透過這個模式,未來在臨床上,醫師能更有判斷治療方式的依據。
追蹤10年建立模式
陳建仁院士指出,這個風險預測模式自1991年開始蒐集2萬多名B肝帶原的台灣病患資料,去除C型肝炎與肝硬化的患者後,經過10年追蹤,以剩下的3584名慢性B肝患者中的2/3人數,回溯建立預測模式,剩下的1/3患者,約1200人做內部驗證,發現準確率可高達9成。
楊懷壹研究員強調,預測模式建立後,為了證明能適用在所有肝炎患者上,而且也希望在國際間證實這份預測有效,因此再與香港、韓國的大學合作,在兩地蒐集1505名包括肝硬化的肝炎患者再度套入模式中驗證,最後發現有超過8成的準確度。
陳建仁院士指出,這份預測模式與過去所有預測疾病風險模式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不以「抽菸」、「喝酒」、「熬夜」作為變項因子,而改採用性別,因為這些因子必須由病患依自身感受回答,精準度較不高。而且在分析資料時發現,男性慢性B型肝炎患者比起女性,在生活型態上確實對肝臟造成較大的負擔。
持續用藥可改善
B肝患者只要持續用藥,且無抗藥性,即可抑制病毒含量,降低罹癌風險。楊懷壹研究員強調,雖然性別無法改變,但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只要改變生活習慣,並持續使用抗病毒藥物1至2年,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就會被抑制,能降低到監測不出來,接著肝功能指數也會隨之下降,罹患肝癌的風險也跟著降低。
長庚醫院基隆院區肝膽胃腸科主任簡榮南強調,預測出的風險性高不代表必須直接用藥。舉例而言,臨床上常見B肝帶原者,肝臟沒有發炎,肝功能指數正常,顯示身體能與病毒能和平共存,這類患者若使用此模式測出罹癌風險仍相當高,只要每3至6個月持續監測肝功能指數即可,若出現變化,再由醫師判斷是否接受治療與用藥時機。
肝癌風險預測模式
慢性B型肝炎患者可以遵循以下表格一,加總計算出自己的風險分數,再從表格二中找到分數對應的罹癌風險。資料來源╱陳建仁院士、楊懷壹研究員
風 險 | 因 子 | 風險分數 |
性別 | 女 | 0 |
男 | 2 | |
<34 | 0 | |
35 - 39 | 1 | |
40 - 44 | 2 | |
年齡 | 45 - 49 | 3 |
50 - 54 | 4 | |
55 - 59 | 5 | |
>60 | 6 | |
<15 | 0 | |
肝功能指數 | 15-44 | 1 |
(GPT) | >=45 | 2 |
E抗原反應 | 陰性 | 0 |
(HBeAg) | 陽性 | 2 |
<100 - 300 (測不出) | 0 | |
300 - 9,999 | 0 | |
血中HBV DNA含量 | 10,000 - 99,999 | 3 |
(IU/mL) | 100,000 - 999,999 | 4 |
1 IU/ml 約= 5.27 copies/ml | >=1,000,000 | 5 |
總分 | 3年內 | 5年內 | 10年內 | 總分 | 3年內 | 5年內 | 10年內 |
0 | 0% | 0% | 0% | 9 | 0.5% | 1.2% | 3.2% |
1 | 0% | 0% | 0.1% | 10 | 0.9% | 2.0% | 5.2% |
2 | 0% | 0% | 0.1% | 11 | 1.4% | 3.3% | 8.4% |
3 | 0% | 0.1% | 0.2% | 12 | 2.3% | 5.3% | 13.4% |
4 | 0% | 0.1% | 0.3% | 13 | 3.7% | 8.5% | 21.0% |
5 | 0.1% | 0.2% | 0.5% | 14 | 6.0% | 13.6% | 32.0% |
6 | 0.1% | 0.3% | 0.7% | 15 | 9.6% | 21.3% | 46.8% |
7 | 0.2% | 0.5% | 1.2% | 16 | 15.2% | 32.4% | 64.4% |
8 | 0.3% | 0.8% | 2.0% | 17 | 23.6% | 47.4% | 81.6% |
肝功能檢查
肝膽功能及病毒性肝炎檢測
肝膽胰脾 |
肝臟膽道疾病
及 肝炎診斷參考 1.GOT(AST) 2.GPT(ALT) 3.ALP(鹼性磷酸脢) 4.蛋白比值 5.總膽紅素 T-Bil 6.直接膽紅素 D-Bil 7.丙型麩胺醯轉移酶 r-GT |
臨床相關檢測意義 1.覺得疲倦 2.病毒性肝炎追蹤 3.脂肪肝、酒精肝追蹤 4.藥物使用過量 5.自體免疫性肝炎 6.肝硬化、其他肝膽疾病 7.睡眠品質及睡眠時數異常 8.保健食品使用過量:如:紅麴 |
1-7項 肝膽功能 基本檢測 500
|
|
1.甲型胎兒蛋白 AFP | 慢性肝炎、肝癌參考指標 | |||
2.A型肝炎表面抗原 HAV-IgM |
是否感染A型肝炎或為帶原者 | |||
3.A型肝炎表面抗體 HAV-IgG |
是否有A型肝炎抗體 | |||
4.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是否感染B型肝炎或為帶原者 |
1-10項 肝膽胰脾 全部檢測 4,000 預約檢測 |
||
5.B型肝炎核心抗體 Anti-HBc |
測定是否感染B型肝炎 | |||
6.B型肝炎表面抗體 Anti-HBs |
是否有B型肝炎抗體 | |||
7.C型肝炎抗體 Anti-HCV | 是否有C型肝炎抗體 | |||
8.澱粉酶 Amylase | 胰臟炎診斷參考 | |||
9.醣鎖抗原 CA-199 10.脂解酵素 Lipase |
胰臟及膽道癌症參考指標 胰脾發炎早期指標 |
HAV-IgG A型肝炎抗體 。 了解對於A型肝炎病毒是否具有保護能力。
年輕人很多都沒有抗體 沒有可以去打疫苗 500 ←預約
HAV-IgM 了解是否有感染到A型肝炎病毒,傳染途徑是經由不潔的食物與水源或是唾液經由口腔/糞便傳染 身體可能會有嘔吐或腹瀉之狀況,餐飲服務業須注意 500 ←預約
HBsAg 了解是否有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 傳染途徑是病毒經由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像是母子傳染其他如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紋身)、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250 ←預約
Anti-HBs 了解身體是否產生抗體對於B型肝炎病毒是否具有保護力,
小朋友或大朋友打完抗體後要記得追蹤 300 ←預約
HBeAg 了解體內B型肝炎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 500
Anti-HBc 了解是否感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 500
HBV-DNA-PCR 接觸1-2個月以上可縮短空窗期早期檢驗是否感染B型肝炎病毒並評估病毒量及用藥標準,
滿3個月提供B型肝炎抗原追蹤乙次服務 2,000
HBV基因分析 檢測常見六種亞型,亞型B之治療感受性較好,亞型C則較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3,000
HBV DNA病毒抗藥性分析 評估貝樂克/肝安(適)能/惠力妥/喜必福等常見用藥是否呈現抗藥性 5,000
Anti-HCV 了解是否感染到C型肝炎病毒 500 ←預約
HCV-RTPCR 接觸1-2週以上可縮短空窗期早期檢驗是否感染到C型肝炎病毒,可了解病毒量及評估用藥標準
滿3-6個月提供C型肝炎抗體追蹤乙次服務 3,000
HCV基因分析 檢測6種基因亞型 若是亞型1b則較易形成肝硬化及誘發肝癌 4,000
Haptoglobin 肝球蛋白 運用於脂肪肝.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膽道阻塞患或脾腫大。500
Ammonia 氨 了解肝臟代謝蛋白質及解毒能力 與頭昏腦脹.肝腦昏迷有關。500
AFP 甲型胎兒蛋白 慢性肝炎及肝癌篩檢 500
AST 肝指數 評估肝臟代謝 100
ALT 肝指數 評估肝解毒能力 藥物肝 酒精肝 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 100
r-GT 酒精肝 100
T-Bilirubin 總量膽紅素 與睡眠及膽汁淤積有關 100
T-G 三酸肝油脂 間接評估脂肪肝程度 要空腹8小時才能測 150
腰圍女生<80公分 男生<90公分 間接評估脂肪肝程度,自己在家就能量
【肝穿刺及肝超音波則在醫生建議下執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