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不理財~財不理人^o^
2021/02/23
氣候異常,氣候變遷基金異軍突起
轉載 2021/02/23 【鉅亨網/林奇芬】隨著氣候變遷帶來的重大衝擊,各國政策與產業界都積極朝向節能減碳、降低氣候衝擊的方向發展。去年新能源基金、氣候變遷基金異軍突起,成為市場上的黑馬,今年這個趨勢仍將持續。但投資人也要留意,這類基金屬於單一產業、且波動性大,投資風險高,較適合定時定額投資。
天災頻傳,比爾蓋茲示警
今年春節期間發生幾個重大天然災害,首先是2月初印度喜馬拉雅山冰川突然斷裂,沖毀大壩並沖走房屋、居民,造成上百人傷亡事件。接著2月中旬日本東北又發生7.3規模地震,讓人擔心10年前311地震陰影再現。2月還沒過完,美國又出現大風雪,讓位於南部的德州都陷入暴雪中,並造成大規模停電,帶來重大損失。
短短一個月就發生這麼多事件,更讓人深感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最近發表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他已經預警,氣候變遷可能釀成的災難,比新冠疫情更致命。他認為光是推動電動車不足以解決問題,未來從電力、交通、農業都需要全面去碳化。其中,利用科技創新來降低綠色科技成本,更有利於減碳趨勢推動。顯示對抗氣候變遷,不僅是改變傳統發電模式,更要積極運用科技突破,尋找替代能源與降低成本。
拜登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綠色電力崛起
美國總統拜登1月20日才剛就職,就立刻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並將在今年4月主辦一場領袖氣候高峰會。而聯合國氣候大會去年因疫情延後,預計今年11月在英國召開,這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簡稱Cop26),全球重要領袖都將出席,希望主要經濟體能做出未來10年減碳目標承諾。從國際社會的行動來看,今年很可能成為氣候變遷突破年。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主要目標是降低碳排放量,希望在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淨零(net-zero),也就是碳排放量與回收量可以相互抵消。因此,目前除了降低傳統電力(燃煤、天然氣、燃油、核電) 依賴外,希望能增加一,綠色電力(Green Power),對環境好處較大的發電方式,包括光電、風力、水力、沼氣、生質能、地熱等,二,潔淨能源(Clean energy),發電過程不排碳的能源,包括光電、風能、水力、地熱、生質能、核能、氫能、燃料電池等,三,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自我再生的能源,包括陽光、風力、水力、有機植物與生質廢棄物、地熱等。
同時,伴隨這個趨勢也有許多技術研發需求,例如電網級儲能電池、汽車固態電池、除碳技術、碳捕抓與封存技術等等,顯示新科技需求百花齊放。因此若要談氣候變遷概念股,則不限於新能源、替代能源公司,可能更多涵蓋具有減碳技術的新科技公司。
繼續閱讀
2021/02/20
買完不怕賠錢!專家曝「簡單1招」破解ETF割韭菜公式
轉載 2021/02/20 【ETtoday財經雲/林妤柔】ETF上市上櫃超過220檔,統計至2020年底,ETF總規模接近2兆元、受益人數快170萬人,不過台灣ETF存在「割韭菜公式」,讓不少散戶擔心買完被收割、馬上賠錢。對此,財經Youtuber懶錢包分享一招簡單破解法,只要不一窩蜂買,就不會被當韭菜割。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套利公式」的第一步是散戶狂買到溢價,第二步讓套利資金進入初級市場買淨值,第三步等溢價收斂,散戶還不知為何下跌,之後再回到第一步,讓散戶當存股繼續狂買到溢價。
繼續閱讀
2021/02/17
存股族最愛標的大公開!中鋼穩居冠、台積電熱度大增
轉載 2021/02/17 【ETtoday財經雲/陳心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台股去年屢創新高,吸引大批年輕股民投入。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台股新開戶有近百萬新股民都不到四十歲,而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統計,去年散戶瘋搶台積電,台積電股東數大增近九萬人;股民存股的最愛則仍是中鋼,每十位股民中,至少有一位持有中鋼股票。
去年台股指數創新高,「護國神山」台積電功不可沒,加上盤中零股交易新制上路,成功帶動年輕人及小資族投入股市。從數據分析,散戶於2020年搶買台積電人數大增將近9萬,相較於2019年僅增加1萬股東,確實投資台積電熱度大增。
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全市場資料,近10年股民的「庫存排行榜」中,中鋼都是名列第一;且每10位股民中,至少有1位會持有中鋼股票(2011年有13%、2020年為11%)。就持有人數排名來看,中鋼雖拔得頭籌,但其持有仟股以上人數從2011年72萬人成長至2020年73萬人,持股人數成長有限。

繼續閱讀
2021/02/04
【達人談投資】5G ETF怎麼挑?二張表看懂這四檔差在哪
轉載 2021/02/01 【經濟日報/專欄林奇芬】2020年被稱為5G元年,不只是相關股票熱,ETF也掀起5G搶發潮,目前市場上共有四檔5G ETF,規模多超過70億元以上,比許多老牌ETF還要大,其中有一檔才發行一個月,規模卻一下就衝上240億元,可說是人氣最旺的5G ETF。雖然有四檔5G ETF,其中也有不少個股重複,但其實各自投資方向並不相同,投資前一定要先搞清楚。
一、元大全球未來通訊(00861)
這是發行時間最早的5G ETF,在2019年11月掛牌,是目前唯一超過一年的5G ETF。主要以投資美股為主,占60%,另外台灣占12%、韓國占10%。前幾大持股有三星、台積電等,但主要仍以美國晶片公司、電信設備、5G基站、電信服務公司等為主。其中也考量到未來5G應用服務,因此蘋果也在持股名單中。主要持股約50檔左右。
二、元大未來關鍵科技(00876)
這檔ETF是2020年7月掛牌,主要考量5G服務運轉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相關設備、零組件則可先行,因此主要以全球5G硬體製造相關的零組件為主。國家分布較分散,美股35%、日本23%、台灣20%、中國8%等。主要持股分散,約有100檔股票。由於目前全球電子零組件有缺貨現象,這檔ETF近期有不錯的表現。
三、復華中國5G(00877)
這檔ETF是純中國A股的ETF,在2020年7月掛牌。中國5G是目前進度最快的國家,在政府全力推動下,相關設備、基站都積極布建。主要持股有立訊精密、中興通訊、歌爾聲學、兆易創新……等中國主要的電子股。在美國強力圍堵華為與中興通訊下,中國電子自主化需求更為強勁。去年8月以來,受到中美摩擦加大,股價有一波修正,但政策面推動下,今年5G基站數可望從60萬座提高到80萬座,相關個股仍有成長空間。這檔ETF持股約60檔左右。
四、國泰台灣5G+(00881)
這檔ETF是純台股5G概念股,2020年12月掛牌,躬逢其盛,台股近二個月大漲2,000點,也讓這檔ETF搭上順風車。這檔基金比較偏向集中投資,只投資30檔股票,其中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就占了快6成。後續主要觀察這三檔股票走向。


繼續閱讀
2021/01/22
年前基金落袋 留意贖回日
轉載 2021/01/22 【工商時報/陳欣文】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今年在年節若有資金需求的投資人,若想以既有投資的基金換取現金,則要留意年前基金贖回時間和作業程序,以利資金準備。不同類型基金的贖回入帳時間不盡相同,以貨幣基金來看,國內貨幣市場基金一般而言,交易後只要一個營業日即可入帳,海外貨幣基金則須兩個營業日。
若以作業時間較長的境外基金來看,大部分情況需要五至七個營業日才入帳,因此最晚也得在2月2日辦理。投信法人表示,若投資人沒有迫切性的資金需求,則不須在農曆年前辦理基金贖回,反而建議善用年終獎金進行理財規劃,讓獎金發揮更大的效益。

群益投信表示,共同基金透過專業經理人的操作降低標的選擇不確定性,也能依照自身所處之年齡及理財需求進行合適的資產配置,因此建議投資人可將部分年終獎金用於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既培養理財習慣,亦能以此免除擇時進場的困擾,時間拉長還能攤平投入成本;精打細算型的投資人更可趁機會參考近期各家基金公司所推出的手續費優惠活動,進一步節省投資成本。
繼續閱讀
2021/01/18
搶美元高息定存 小心5陷阱
轉載 2021/01/17 【蘋果日報/廖珮君】台幣兌美元漲翻天,這時候要進場搶美元定存嗎?銀行主管說,2021年美元高息定存都有幾大特色,高息天期愈來愈短、利率愈來愈低、門檻則是「愈加愈多」。
僅4家超過1%
對於此時要不要進場買美元?專家提兩大解方,一、手上有美元保單或美元計價基金者,有實際美元需求,價格低就是最大利多,這時候可分批搶便宜美元,短天期的美元定存的確是一個資金暫泊處。二、空手者又無美元實際需求,只是想等賺匯差者,可再觀望,畢竟「美元正在往貶值的路上走」。
銀行主管說,一般人布局美元資產,多會從美元高息定存著手,但從2020年美國進入零利率時代後,各銀行的美元高息一夕間全下架,今年僅剩下4家銀行的超過1%,分別是永豐、星展、滙豐及渣打。

繼續閱讀
2021/01/15
南山:善用美元利變還本保單
轉載 2021/01/15 【工商時報/魏喬怡】年終獎金如何用?南山人壽建議,可趁著這波新台幣匯率優勢,及美元流通性強、穩定性高的特色,選擇以美元計價的外幣保單;另一方面可選擇「利率變動型保險」,有機會享有增值回饋分享金隨時間加乘效果累積。

繼續閱讀
2021/01/12
「二高一短」 美元利變保單夯
轉載 2021/01/10 【經濟日報/陳怡慈】新台幣對美元頻見「27」字頭,美元利變保單再掀銷售熱潮。壽險業者指出,覺得股債房都變貴,買不下手的理財族,可以考慮宣告利率高一點、繳費年期短一點、解約金高一點的「二高一短」保單,還能幫中央銀行穩匯。
新台幣對美元上周盤中交易多次出現「27」字頭,央行在臉書上要大家同舟共濟、穩定匯市一起來。壽險業者表示,民眾買美元保單,如果用新台幣換成美元購買,在賺取比定存高一些本息的同時,還可當起央行的穩匯小天使。
金管會保險局推動身故給付門檻法則,要求壽險公司的CSM(保險合約服務邊際)必須大於零,即便有這些措施,市面上仍有宣告利率介於2.85%至3.3%、繳費年期不超過六年、保本情況還不錯(指「解約金高於總繳保費」)的美元利變保單可以選擇。

繼續閱讀
2021/01/12
買氣爆棚!投資型保單取代儲蓄險成熱銷王 買前3步驟找命定商品
轉載 2021/01/11 【好險網/李瑞瑾】隨著儲蓄險魅力下降,加上股市投資熱潮洶湧,投資型保單打敗儲蓄險、成為銀行通路最熱銷的產品。投資型保單的選擇,可從連結標的、有無配息機制,以及幣別等3大面向來考量;不過要注意投資型保單須由保戶自負盈虧,購買之前還是要評估好風險屬性再下手。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為止,投資型保單有效契約金額達8127.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660.8億元成長466億元,也比2019年全年總金額增加526.8億元。更是取代從前銀行通路最熱銷的儲蓄險,成為最熱門產品。
繼續閱讀
2020/12/29
台股基金誰是2020年冠軍操盤手?
轉載 2020/12/25 【鉅亨網/林奇芬】2020年台股氣勢如虹,不僅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更站上14000點的高點。從漲幅來看,今年台股指數漲幅也有20%,排名高居全球前10名之列,可說是非常風光。其中,台股基金績效最好的今年以來報酬率接近50%。究竟誰是台股基金年度冠軍操盤手呢?
台股表現好,許多人搶買台股ETF,但有些主動基金表現比大盤更好,例如排名前50名的基金,表現都可打敗大盤或與大盤接近。不過,也有基金績效大幅落後,一年下來報酬率甚至只有個位數,那就真的要打屁股了。因此,買基金也不能隨便買,挑對基金經理人是獲利關鍵。
今年台股基金績效表現前十名
經理人(管理期間) | 今年以來報酬率 | 近3個月報酬率 | 近6個月報酬率 | |
野村優質 | 陳茹婷(166個月) | 49.36 | 11.02 | 37.74 |
野村積極成長 | 邱翠欣(21個月) | 40.14 | 9.15 | 33.14 |
野村成長 | 邱翠欣(21個月) | 39.96 | 9.48 | 33.42 |
華南永昌永昌 | 徐啟葳(4個月) | 39.81 | 7.29 | 26.87 |
新光大三通 | 楊聖民(37個月) | 39.20 | 8.71 | 30.38 |
華南永昌物聯網精選 | 徐啟葳(4個月) | 38.43 | 6.26 | 23.30 |
富邦精準 | 陳郁雯(29個月) | 37.87 | 12.96 | 26.67 |
保德信店頭 | 葉獻文(23個月) | 35.45 | 6.55 | 16.38 |
保德信高成長 | 葉獻文(127個月) | 33.59 | 8.38 | 23.86 |
摩根台灣金磚 | 葉鴻儒(130個月) | 32.72 | 11.63 | 23.71 |
繼續閱讀
2020/12/23
陸股基金十強 年賺30%
轉載 2020/12/23 【經濟日報/蔡靜紋】中國基金今年來績效表現大放異彩,不僅全面正報酬,且計有超過40檔中國基金今年報酬率在二位數以上,今年績效前十強之中國基金更皆大賺三成以上,其中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以超過六成報酬率領先群倫,摩根中國A股、富蘭克林中國A股、兆豐中內需A股等績效也超過五成。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指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政策重心回歸美國,集中在新冠疾控、國內經濟復甦及彌合意識形態裂痕,使美中摩擦問題進入「空窗期」。此外,美元指數亦可能隨著新政府的財政刺激計畫出台而進一步下探,有利於跨境資本對於新興市場,尤其是人民幣資產的流入。中國逐漸走出疫情谷底,配合內需市場強勁拉抬,明年經濟成長在全球將相對突出。

繼續閱讀
2020/12/23
2021年科技股多頭續旺 富坦科技基金定期定額優選
轉載 2020/12/22 【ETtoday財經雲/李道正】2020年股市雖逢新冠疫情干擾,但各國政府及央行為舒緩疫情衝擊,祭出大規模財政與貨幣政策,推升美國股市V型反轉、改寫歷史新高,其中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漲幅超過四成。資產管理業者指出,展望2021年,儘管新冠疫情不確定性仍存,但隨著新冠疫苗接種逐漸普及,美國經濟可望重回正軌帶動企業獲利成長加速,輔以聯準會近零利率政策預估將維持至2023年,債券利率偏低下可望吸引資金進駐股市,有利美股延續多頭行情,而科技產業受惠於企業數位轉型趨勢加速,投資前景依舊看好。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過去20年任一個月進場定期定額投資科技股票型基金三年的績效表現,在國內核備的境外科技股票型基金當中,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平均報酬率將近二成、高居各基金之冠,正報酬機率達93.2%,而且,相較於定期定額投資MSCI世界資訊科技指數的平均報酬率18.63%、正報酬機率90.7%,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表現均更勝一籌,突顯經理團隊精準掌握產業趨勢及優異的選股功力。

▲資料來源:理柏資訊,台幣計價統計至2020/11/30,過去20年任一個月進場定期定額投資三年的平均報酬率及正報酬機率。(記者李道正/製表)
繼續閱讀
2020/12/21
科技類股基金怎麼挑?
轉載 2020/12/17 【鉅亨網鉅亨買基金】投資科技類股已經變成投資顯學,但是其實科技類股之間的不同也大有學問。分清楚科技類股基金有什麼不同,選對自己想要的產業特性,才能掌握最佳投資機會。
1. 科技類股分兩種,硬體週期性較大
科技類股又可以依照提供的商品分為硬體、軟體產業,硬體產業包含半導體、電子零件、電腦硬體等具有實體的產業,通常因為需要較多資本,因此公司規模都不小,而這些產業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從下圖可以看得出來,科技硬體產業與半導體週期有明顯的雷同之處,當半導體需求暢旺的時候,硬體類股的表現通常都不錯。相反地,當半導體出貨金額年增率落入負值時,科技硬體類股的表現也幾乎都不盡人意。目前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年增率已經由去年最低點 - 28.5%,一路上升至 10 月底的 26.9%,暗示著硬體類股的表現潛力。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資料截至 2020/10/31。指標採 MSCI 全球科技硬體類股指標,報酬率以美元計算。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2. 科技軟體產業硬需求,建構出穩定成長曲線
只擁有科技設備還不夠,還需要擁有如程式、文書處理、資料處理等軟體科技的輔助,才能完成現代人生活大部分的需求,因此軟體公司對科技業也十分重要。開發軟體的公司重人才資源,通常是不太需要大額資本的中小公司。除了持續成長的需求之外,現在大部分的軟體公司也發展出可以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讓軟體產業的表現相對硬體產業更為穩健。
繼續閱讀
2020/12/17
台股基金20強 賺贏大盤3倍
轉載 2020/12/17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股在12月4日站上「萬四」點大關後,9日創14,427點歷史新高,雖然因美股震盪且外資偏賣超而震盪,統計至14日仍有0.55%漲幅,觀察台股一般型基金,則有20檔領先大盤三倍之多,衝刺火力十足,近期類股輪動快,適度修正後待2021年啟動元月行情可期,有利定期定額進場布局。
統計台股站上「萬四」以來,96檔台股一般型基金中,有55檔績效表現贏過指數,表現相當亮眼。投信認為,後市資金行情、新冠疫情使得WFH相關產品需求大好、工廠產能不足導致部分電子零組件缺貨,及8吋晶圓代工缺貨、漲價等基本面利多支撐,預期個股股價修正後仍有機會表現。

繼續閱讀
2020/12/15
金融股還能存!升息前存股族要撐住 達人點名這6檔:勇敢存
轉載 2020/12/14 【ETtoday財經雲/圖文:鏡週刊】低利率時代,銀行利差縮小、獲利變差,最近還因為中央銀行打房、金管會研究要是否要管制金融業發放股利,種種因素都讓金融股相對低迷。專家分析,金融股目前基期低、適合定期定額進場,但同時也面臨兩大衝擊,存股族一定要夠有耐性。
國泰證期顧問處分析師蔡明翰分析,金融股未來會遇到兩個大問題:一是在低利率的環境,銀行的資金投資報酬率都不太好,利差獲利縮減;二是各國仍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特別是美國正在研擬新一輪抗疫紓困方案,規模高達9,160億美元。
「如果資金流出的越多,美元持續轉弱,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之下,台幣升值的態勢還在。而匯損對金融業有一定程度的衝擊,這部分存在風險。」蔡明翰表示,美國聯準會也曾表態2023年之前不會升息,金融股現在基期低還是可以存,不過一定要有耐性,至少要存3年以上,長線來看不會輸。
至於該怎麼挑金融股?蔡明翰建議,鎖定金融股裡的銀行股,主要觀察往年是否發放股息,最好配息率穩定且殖利率高,包括兆豐金、中信金、第一金、玉山金等都是可以留意的金融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