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保健文】EQ太差 動不動就暴怒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20.06.14在某些時候,諮商室會有點像「告解室」,尤其在個人行為帶來較大的危機時,個案對於自己的某些言行常會有許多的懊悔。比如亂發脾氣或情緒失控,但說著說著,可能又會開始怨怪另一半或家人:「以前的我不會這樣的,都是她/他一直講不聽,喜歡在我的點上踩,累積久了我才會大發飆。」...
繼續閱讀
【婚姻諮詢/伴侶諮商】老公頻施暴 嚇壞新婚妻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9.10.27
媛媛和小毅新婚兩個多月,婚前說好由小毅支付家庭基本開銷,婚後他卻出爾反爾,堅持家庭支出應該共同分擔。最近在連假中雙方又為了錢的事大吵,因為一言不合,小毅很大力地推了媛媛幾下,媛媛嚇壞了,趕緊躲進房間並反鎖,小毅在門外大聲咆哮又拿金屬器具捶門,逼得媛媛只好叫警察...
繼續閱讀
【婚姻諮詢/伴侶諮商】完美主義壓力爆棚 整天緊張心慌慌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9.09.15
人格特質較敏感、固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往往深受憂慮所苦,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和血清素失調的可能性也較高。過度的焦慮常使人思緒超載、壓力爆棚,不僅會讓人自我懷疑,也常提供我們有害的行動建議...
繼續閱讀
【婚姻諮詢】常情緒失控大抓狂 暴躁男發火妻兒閃躲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9.07.14
皓的妻子不愛整理家務,下了班不是看劇就是玩手遊,最近天氣熱,皓受不了家裡亂,到處都是玩具和雜物,孩子們又吵鬧,忍不住便破口大罵。妻子總說皓對他們太兇,叫他「噴火龍」。對於妻子的我行我素、講不聽,有幾次皓真的是氣炸了,捶壞了衣櫥也摔破不少東西,但從來沒有動手傷過妻小,他也不認同只要音量稍大,就被妻子說他言語暴力,只是他的這些行為還是造成妻子不小的壓力,愈來愈常躲著他、刻意減少互動。不喜歡老是被妻小怕著躲著,皓也想管好自己的情緒,卻不知在受不了快要大抓狂時可以怎麼做?
繼續閱讀
【婚姻幸福學】連小三都不算 妳還愛他?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9.02.24
艾莉和一個有婦之夫已經在一段模糊不清的關係裡糾纏了快兩年,男人甚至連她算不算小三也不承認,艾莉幾度想放掉這段委屈自己的感情,卻又割捨不下。「我們一直維持著『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每天都有講不完的話題。他開車回家的路上常會打電話給我,一路聊到他到家。我知道再這樣下去會更難收拾,也曾經告訴他並不想只當他的性伴侶或紅粉知己,若對方沒辦法恢復單身,就不要再出現了。」...
繼續閱讀
【婚姻心理學】壓力來襲 我的婚姻瀕危中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7.12.30
每個人或家庭在其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到壓力與危機,當受到內、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事件影響,而引起不平衡的狀態且無法應變時,便會產生壓力。不論是預期或非預期的壓力事件,都會改變伴侶之間的互動模式,而這些改變也可能使關係失去平衡...
繼續閱讀
【婚姻心理學】擺脫悲情感 讓自己變幸福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7.10.014
在每天的諮商工作中,總會聽到大量悲觀、負面的話語。個案對於目前的生活現狀或關係、家庭氣氛的描述,常常都充滿沮喪、委屈、受傷、無望和無力。父母固執難相處,孩子任性講不聽,另一半自我不貼心……,較悲觀的個案常說:「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我也試過很多方法,但事情好像永遠都不會變好。」...
繼續閱讀
【婚姻心理學】焦慮來襲 快設停損點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7.09.30
生活中有太多不可掌握和不確定,無常的道理大家都懂,《吸引力法則》作者麥可‧羅西爾有句名言:「人們百分之九十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剩下的百分之十也常是過度的。」雖然是這樣,許多人仍會因為害怕事情往不好的方向發展,而惶亂不安...
繼續閱讀
【婚姻心理學】火爆人妻 情緒失控中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7.05.21

繼續閱讀
【婚姻心理學】別讓嫉妒 毀了婚姻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幸福學】 張璇專欄 2017.01.01
宜柔比先生大兩歲,因為從事業務工作,所以上班時間很彈性,常約今年剛升任部門主管的先生士傑一起吃午餐,每個月總有好幾天到他公司附近等他下班,這對宜柔來說只是「順路」,卻讓士傑很有壓力,不希望被同事認為「妻管嚴」。有一次,其他部門的女同事在假日傳訊息給士傑詢問公事,正好被宜柔看見,之後便不斷追問他行蹤,懷疑兩人關係曖昧。每次她話中帶刺或醋勁大發,他都覺得她好像變了一個人,加上最近宜柔常要求看他的手機,這些行為更令士傑反感,不想和妻子說話,宜柔的不安全感因此愈來愈強烈...
繼續閱讀
【心靈保健】如何從壓力中重生?從混亂到跨越,家人生病時的危機處理與壓力調適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愛長照【張璇 諮商心理師】專欄
當家庭遭遇重大變故時,例如有家人發生了意外、離婚、失業,或有家人罹癌、重病,都是壓力事件。不論是預期或非預期,都可能改變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引起家庭功能失去了平衡...
繼續閱讀
【婚姻諮詢】誤踩地雷 刺蝟情人大暴走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 婚姻向前看 ﹞ 張璇專欄 2016.07.03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特別敏感的「地雷區」,遇到特定的壓力刺激,就可能被觸發。心理學家魯伯斯基稱之為「情緒按鈕」或「核心情結」(core concerns)。「核心情結」常會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意想不到的時刻,以超乎意料的強度,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引爆...
繼續閱讀
【婚姻諮詢】結不結婚,你可能都會後悔?! 文/女人幫訪張璇心理師
繼續閱讀
【心靈保健】面對困境,正向思考不是萬靈丹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正向思考是遇到挫折、逆境時很重要的自我激勵、自我對話方式。
隨著《秘密》、《吸引力法則》等勵志書籍的暢銷和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推波助瀾,不僅是個人生活或企業組織激發效能的有力工具,醫學文獻也不斷強調樂觀、正向思考對癌症或重大疾病之病情改善大有助益,大家也越來越認同「隨時都要保持正面」才會有更多朋友,或是有好事發生......
繼續閱讀
【心靈保健】Anxiety Out!告別焦慮感的4個方法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近日的許多社會事件,不論是人為意外、詐騙或天災疾厄,讓社會大眾心神不寧,本來就個性緊張的人更容易像驚弓之鳥,甚至會因惶惶不安而失眠、不敢出門。焦慮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反應,但有程度之分,在精神醫學上,「焦慮症」比一般人的焦慮嚴重許多,是一種精神官能症;恐慌症、強迫症和恐懼症都屬於焦慮症。所謂的「恐慌症」是經常性突然出現無法預期的恐慌生理症狀(如冒冷汗、心悸、呼吸急促、頭暈、發抖等)。而對於特定事物或情境有非理性害怕而出現的行為反應比一般人強烈,不安恐懼程度也已嚴重影響生活,則有可能是「特定恐懼症」...
過度懼高、懼曠、懼蛇、懼病都是「特定恐懼症」的一種,比如疾病恐懼症(Illness Phobia)患者會因為過於害怕罹病或因疾病死亡而一直想逃避令自己害怕的情境,不僅嚴重影響生活作息,也對工作與人際關係造成極大困擾。一般來說,服用提高血清素濃度的藥物可以緩減過度焦慮所造成的身心症狀,除了藥物之外,以下四個作法,可以讓容易對特定事物或情境恐懼緊張的人,降低和處理自己的非理性畏懼:
繼續閱讀
【心靈保健】作情緒的主人,別讓怒氣太任性 文/ 張璇 諮商心理師

一個容易暴怒的人,容易被冠上無法作好自我控制、EQ低的惡名。情緒智商專家Henry Evans 及Colm Foster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能適當管理、駕馭怒氣的正面力量,人們的專注力會提高並更有自信。情商高低大大影響個人與團隊的發展,以下6種方式可以提昇情商、有效且正面地處理怒氣:
繼續閱讀
【科技生活】低頭族如何避免網路成癮?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不久前美國加州有名男子因為連玩數週的手機遊戲導致拇指肌腱斷裂,需要動手術治療;近年台灣罹患黃斑病變者也激增三成以上,專家們不斷提醒熄燈或躺著玩手機可能會嚴重傷害視神經‧‧‧‧‧‧但這一類的新聞報導對於大部份低頭族和網癮者來說,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嚇阻作用或反思。
為什麼會這樣呢?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的行為都是有目的性的,為了滿足內在需求;當發現自己所想要的,與現實生活獲得的落差很大時,常會選擇特定行為來調節與填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繼續閱讀
【心靈維他命】別老是盯著烏雲不放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天空其實一直晴朗,別老是盯著烏雲不放。
The sky is always clear, as long as you stop staring at the dark clouds.
繼續閱讀
Bravo!新獨居時代: 樂單族的幸福劇本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婚姻向前看﹞張璇專欄 2015.01.18
新獨居時代來臨了!這個世紀的人們愈來愈長壽,其中,結不了婚、不想婚、離婚、分居、週末夫妻等的獨居人口也愈來愈多,日本經濟學家三浦展預測,獨居者將成為商業市場的主流消費族群...
繼續閱讀
【愛情心理學】暴衝情人 情緒鬆一下 文/張璇 諮商心理師
本文另刊載於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版﹝婚姻向前看﹞張璇專欄 2014.10.12
人有愛與隸屬的需求,有些人占有慾適中,有些人卻在這方面不容易拿捏好界線,無法給戀人適度的行動自由和自主空間。國內近年來平均每個月至少都有一件情殺致死案件,不過「情緒不穩」和「暴力行為」仍是兩碼子事,並不是所有善妒或情緒不穩定的人,都一定是恐怖情人或恐怖伴侶。一個人可能平時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形象都是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對親密愛人卻爆點超低、情緒反應強烈,像這樣的情況其實很普遍,在心理學領域已有許多理論解釋,這樣的人遇到特定的壓力刺激時可能失控,卻不是都一定會出現暴力行為。但即使是輕微者,亦最好能在情緒管理和自我認同方面接受專業介入,周圍的人多給一些正向支持鼓勵,更能協助「類危險情人」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在波動、學習梳理自己的情緒並作它的主人...
繼續閱讀
【恐怖情人】易怒爆點低 不一定都是危險情人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分手」是一門大學問,考驗著一個人「放手」和「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