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
聖嚴專訪》生命是無限的,我們終會再相見(轉載)
許多人常常用「當代高僧」、「國際知名禪師」、「文學博士和尚」敬稱聖嚴法師,他深入經藏、精通禪修、重視戒律,是人們眼中的智者。接受《康健》雜誌專訪時,這位智者拖著羸弱、纖瘦的身影緩緩走入他位於金山法鼓山園區簡單素雅的禪房。山上陽光耀眼,隨行人員細心將窗簾放下來,以免絲縷日光讓聖嚴法師的眼睛不舒服。這些年,聖嚴法師身體欠安,已經將住持工作交棒出去。接受採訪這天,他非常虛弱,卻仍親自接待康健採訪團隊近一小時,一字一句道出對生死的體悟,而前一天他的身子其實差到幾乎無法下床、說話。這位受人敬重的宗教也是哲學思維的導師,畢生心力不只致力宗教靈性,更且投入心靈環保、教育學術工作,致力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就是這份對眾生的大悲大願,即使無數次與病魔搏鬥也無礙他弘法利生,對死亡,反而有更深入的體證。且聽聖嚴法師的殷切教誨……-資料來源︰康建雜誌123期(2009-02)
繼續閱讀
2009/02/08
與您分享-吸引夢想成真的十個秘訣(1)
吸引夢想成真的十個秘訣---培養專注力(一)我是星洆,今天要跟你聊學會吸引力法則想要顯化、實體化夢想的重要方法。
在財富金鑰系統(The Master Key System)的課程告訴我們,專注力是這世界上所有成功人士所擁有的特質之一。
需要跟你解釋的是,所謂的專注,並不是指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維持注意力時間。也不光是你在執行一項企劃或是工作的時候,有多麼專心。
這邊的專注力是指:「你如何時時刻刻保持你內在實現夢想的美好畫面,好讓你時時刻刻擁有美夢成真的感覺?進而更快速的吸引你所需要的一切。」 也就是說,專注在你的思想上,保持你內在的畫面是我所謂的"專注"。
繼續閱讀
2009/02/05
聖嚴法師的遺言
聖嚴法師的遺言:一、出生於1930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舖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輓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借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何謂「寂滅為樂」?
繼續閱讀
2008/12/11
2008/10/23
2008/10/04
2008/08/14
2008/07/08
200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