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緣部下,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中)
樹提衢品第十七(三十偈):
惟衛佛世尊,槃頭摩國城,時有富長者,名阿能乾那,
時佛之眷屬,六十二百千,請惟衛佛尊,及眾供三月,
我主槃頭摩,我供人中尊,飯食日珍異,供養佛弟子,
飯食佛如是,在槃頭摩國,彼時最後施,槃頭王欲興,
供養好飯食,衣被及床臥,作微妙祠壇,是王之所起。
奉上諸所安,床坐眾百千,於一一比丘,惠施令可意,
彼國王最後,所供養如是,奉事無極雄,神通尊導師,
我時見彼供,床臥諸所安,衣被飲食施,床座悉具足。
時諸天中尊,帝釋來詣我,彼天帝謂我,我當為汝伴,
即時化祠檀,可意嚴如天,施設天上座,供以天飲食。
彼時佛世尊,惟衛無等人,請供滿一月,尊人及弟子,
我以天飲食,供養於導師,奉以天衣服,天人并弟子,
用是功德故,受恩不可量,從九十一劫,未曾歸惡道,
所作福照見,天上及世間,我奉侍大聖,惟衛無極尊。
於今最後世,生羅閱祇城,蓱沙王之宮,富家無量寶,
為蓱沙國王,一切所愛愛,眾人見供奉,諸臣及人民,
我在天伎樂,於是世自恣,生世得人身,天伎樂自娛。
於是佛大智,導師無有上,來詣羅閱祇,導師加愍傷,
我聞大智慧,佛詣王舍城,心歡喜踊躍,往詣仁世尊,
遙見世光燄,光明出普照,即從車乘下,步行往詣佛,
欣然我前行,稽首最勝足,禮如來畢竟,卻在一面坐,
我久思正雄,今乃見大人,導師人中明,降伏摩羅網,
世尊無有上,應時愍傷我,解脫四諦事,如應為講本,
彼曰無極哀,世尊說如是,大通欲出家,願得受大戒,
即時大智慧,佛者無等倫,說言比丘來,具足成沙門,
以是無放逸,堅精進定意,遭遇甘露處,無為興無動,
逮見等正覺,導師無有上,以成阿羅漢,清涼而滅度。
唯仁我追念,身本所作惡,悉受是果實,可意樂安隱,
廣行有周旋,離生老病死,脫於一切惱,愁憂及啼哭。
如是樹提尊,在比丘僧中,於阿耨達池,自說本所作。
頼吒惒羅品第十八(二十六偈):
有王修惟尼,其王有一子,名賴吒拔檀,是王最小子,
迦葉佛吉祥,興起大塔寺,欲護父王意,為作剎柱頭,
心歡喜踊躍,建立承露槃,願我作沙門,等正覺共會。
用是功德故,世世所生處,於天上人間,其德自然見,
是為最後生,在投樓吒國,生於尊者家,獨有一女耳,
一切所愛敬,如是拘獵王,是我親里家,國土亦如是,
端正甚姝好,顏貌如敷踰,在人中娛樂,一切欲自恣。
可意敬世尊,來詣投樓吒,我見心歡喜,便求作沙門,
本功德所致,化變難比倫,慈哀愍傷我,口便發是言,
諸佛之正教,父母不樂者,不得為沙門,族姓子自報,
即時還歸家,前白父母言,父母願聽我,出家為沙門。
父母聞我言,愁憂不可勝,子雖命時終,不欲相遠離。
我時不飲食,一心無所樂,志於清白法,欲求為沙門,
我時不飲食,萎臥於空地,假令不聽我,便當死於是,
六日不飲食,一心無所樂,志於清白法,欲求為沙門。
時親厚知識,往謂父母言,善哉聽之去,用死人身為?
假令能樂者,為沙門續在,命存可數見,死者當奈何?
時父母知識,共出悲好音,設使作沙門,來見我當聽。
時親厚知識,便往謂之言,父母已聽汝,明者為沙門。
父母共結約,假使為沙門,數來相見者,子聽汝出家。
彼聞善哉言,自養有勢力,往詣世尊所,便前白佛言,
唯然已聽我,便受佛尊教,世尊下我髮,令我作沙門。
施承露槃故,受安甚眾多,於天上世間,功德自然見。
佛普見說我,樂閑居第一,已得阿羅漢,清涼向大哀,
當供養塔寺,得脫大恐懼,賴吒惒大尊,閑居五納衣,
於阿耨達池,自說本所作。
貨提品第十九(二十七偈):
曾在王舍城,為富大尊者,有五百道士,住我家一年,
五百諸長者,一切皆往詣,彼時諸道人,各就一家食,
譬如我等故,家中所炊食,一一諸比丘,供養亦如是,
聽年長道士,彼分與長者,無上尊道人,其心念如是,
飯食五百人,豆羹以灌上,我所作供具,飼比丘如是,
如是連二日,布施彼比丘,我時輒興意,貪嫉惡心意,
尚難飼我子,婦女及姊妹,兄弟諸親屬,是飯食供養,
何況此比丘,當供養三月,供養五百人,大減損我家。
我欲令比丘,作方便令死,假使命過者,不損用我物,
心自念惡已,馬通糅飯中,持用飯食之,謂殺無所苦,
噉此飯食已,得病甚困厄,結刮其腸骨,傷絕於五臟,
樂法得道人,則為已命過。諸天及鬼神,俱共發聲言,
是長者大惡,傷害殺道人,緣一覺之尊,清涼無所漏。
我聞知所語,思念苦惱愁,我等罪無量,坐害善道人,
親屬聞是言,悉共愁憂念,皆會諸道人,對悔過自首,
歸命諸道人,悔過自首已,請五百道人,供養以飯食,
重悔過自首,歸命眾道人,供養飯食已,心自發願言,
令我與是等,諸尊者合會,令是等得度,我心脫如是,
世世所生處,勿令在貧窮,莫令我興起,貪嫉惡心意。
害辟支佛已,犯是惡罪殃,於彼壽終已,墮太山地獄,
苦痛無數千,懊惱不可言,來還得人身,短命速疾過,
所在得勢富,眾人所供養,腸胃每燋爛,然後乃命過。
棄捐家居去,沙門無所慕,精進修佛教,斷除一切欲,
假令我捨身,向般泥洹時,諸腸骨五臟,各各崩壞爛,
我所作過惡,惡意害比丘,所作餘罪殃,最後當畢了,
我身所起惡,及所行善行,悉還受果實,善惡俱前獲,
舍衛城里生,茶提大神足,於阿耨達池,自說本所作。
禪承迦葉品第二十(十一偈):
有諸比丘僧,終竟于七歲,時國穀米貴,飢餓大恐懼,
我分得一人,摩竭妙道人,緣一覺之尊,清涼無有漏,
彼時我興發,起意之為惡,我當持何用?施飼是比丘,
時停置飯食,令生蟲臭惡,往觀諸作使,然後供養之。
以是所作罪,壽終墮地獄,合會燒炙之,苦痛不可言,
從地獄得出,世世所生處,作若干方便,求飯食難得。
是為最後世,來還生人間,逮見等正覺,無上之導師,
以信故出家,除害諸漏盡,已得無所著,清涼而滅度。
仁者吾於是,神足常自在,求食設方便,若干不能得,
遠行避道路,疲勞不可言,旣乃得所僥,飯食諸供具,
承伽伽葉尊,大通名所作,於阿耨達池,自說本所作
朱利般特品第二十(十一偈):
昔我先世時,曾為養豬者,在於江水傍,繫絜眾豬口,
欲濟至江半,身獨由得渡,豬不得喘息,中流皆溺死,
爾時我治生,亡遺無所依,仙人來至彼,從頂有慈哀,
便勸教化我,剃除吾鬚髮,解喻誨善律,行無相三昧,
於彼壽終後,便得生天上,天壽復竟盡,即還為道人,
逮見等正覺,捨家為寂志,所在意曚曚,受經尋輒忘。
我諷學一偈,三月乃諳知,習讀誦四句,斷絕諸愛欲,
世尊時聞之,朱利般特說,從來善惡事,於阿耨達池。
醍醐施品第二十二(二十七偈):
迦葉佛滅度,我為後弟子,博聞知三世,常祕惜經法,
不為比丘說,不肯示與人,儻餘乞本知,便當與我等,
設有比丘來,至我所問事,吾則欺詐之,不解意結恨。
眾道人恚還,憂恚罵詈言,何嫉不說法?仁者豈為佳,
臨欲壽終時,心即自悔責,未曾講論法,是為大不善,
自知壽向盡,餘過有七日,聚會眾僧類,後時為說法,
晝夜講諸要,蠲除貪嫉妬,說法未竟畢,於彼更命過,
如我所分別,聞者極妙快,受教思惟義,展轉相勸化,
所說法尠少,聚會人七日,用是得生天,天伎以自娛。
天上壽終下,來還受人身,在迦惟羅衛,生釋國王家,
端正見者敬,為眾所愛樂,大財無極寶,普以度無極,
見諸族姓子,來者皆棄家,我美為寂志,捐家愛欲財。
世尊無等人,慈念愍哀我,屢數率勵我,勸導令出家,
吾便敬遵佛,無上之喜教。唯仁者我身,七年行布施,
於是惠與已,終竟于七歲,然後作寂志,受勝智慧誨,
七年為長久,人命為甚短,今日便布施,誰能保身命?
用尊是往故,即時作寂志。唯仁我七日,出家除鬚髮,
信故為沙門,修行佛法身,二十五歲中,寂定心如水,
於是弊惡道,起念著家事,奉行捐損業,亦不用甘露,
於彼甚慚愧,發求無極利,毀辱于親屬,悉當見仇憎,
作是為不可,亦不所僥恨。已出志守寂,豈復返懷居?
興家種姓意,財利之所欲,當能斷斯著,終不捨離戒,
寧令我身沒,其壽所憎惡,我當捉大力,安用此命為?
便執利刀劍,除割所因緣,刈截垢濁已,然後心解脫,
一心便解度,稍數令人寂,我於慈果實,速值法光明。
我盡向終時,講說尊妙法,緣是所可行,定意度無極,
釋子大神足,弱根薩波達,於阿耨達池,自說本所作。
阿那律品第二十三(無獵九偈):
昔我曾不食,彼世時施與,遭遇見沙門,大通和蒞吒,
以故生釋種,號曰阿那律,功德自娛樂,俳伎之所娛。
時見等正覺,即喜慕世尊,覩之心踊躍,捨家為寂志,
宿世行精進,方便常堅彊,已脫三達智,具足如佛教。
自識本宿命,造行所更歷,於忉利天上,經七世在彼,
七返還人間,人間轉勢尊,富貴君子家,金珠寶自然,
於是七彼七,生死凡十四,本悉識知之,前世之所行,
如是所與果,曾無慳嫉意,世世所生處,常求不生死,
時尊阿那律,處于眾僧中,於阿耨達池,自說本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