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材邊界更造成城鄉差距:大量閱讀才是假議題,楊照談文言文笑死人了
楊照在臉書說課綱文白比是假議題,若中學生6年每周讀一本,會讀300多本書,哪需要計較文言和白話比例云云。考試不考一樣的東西要考能力?那為何數學還要有教材範圍限制?楊照這樣不是讓有錢的小孩更有優勢?誰像你一樣有花不完的錢買書啊!
想當年我們聯考考英文時,題目與字彙根本也不是全從課本出的,那時老師也是要我們「大量閱讀」,那些對英語有興趣的,或有錢去補英文的,於是就比我們這種課堂派有優勢多了,這就是看似自由,實際是剝奪的教育馬太效應「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台灣教育中城鄉差距最大的科目是英文,有人A到Z不會寫,有人多益考滿分,課綱不研究這種真正造成競爭力差距的科目,卻整天在文言文打轉,我對這些整天鬼叫的作家真是無比厭煩。
乾脆廢了中文考試,免得像楊翠們的老師改考卷時動輒以「台灣真的沒那麼差」來審判學生,無論台派或文言派全去喝西北風吧!
Blackjack 2017/9/9
文白比是假議題!楊照:擺脫課綱 廣泛閱讀是關鍵
2017-09-08 23:20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作家楊照在臉書發文指出,國文課綱文白比是假議題,擺脫課綱控制,廣泛閱讀才是學好中文關鍵。本報資料照
高中國文新課綱文言文、白話文占比多寡,近來吵得不可開交,兩派學者、作家紛連署發聲明角力。作家楊照在臉書發文指出,他本來不想講了,但看到那麼多討論,忍不住再說一次:關鍵重點不在文言文和白話文,而在課綱和課本。「文言文和白話文比例是個假議題,建立在用課綱來控制學生學習與閱讀內容的錯誤方法上。」
楊照在臉書指出,將中文學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閱讀。但課綱和課本的做法,卻偏偏是限制閱讀範圍,讓學生習慣學國文課就只讀那麼有限的幾篇文章。把閱讀範圍縮到那麼小,才需要斤斤計較這麼幾篇選文怎麼選,怎麼分配。「這樣的教育方式,根本就和把中文學好無關,只和方便考試,給學生統一打分數有關」。
楊照認為,如果每個中學生6年間,都預期每周讀完一本語文、文學著作,6年來會讀完300多本書,「那哪裡還需要去計較文言和白話比例?300本書,能夠涵蓋多少內容!要什麼有什麼,什麼都足夠可以放得進去吧!」中文怎麼可能學不好?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質疑:哪有那麼多時間讀那麼多書?」但楊照說,還是認真讓家裡的孩子試試看吧,挪出時間,讓孩子單純只是看書,用正常看書,而不是讀課文的方式,他們能看多少?
他感嘆,課綱、課本的硬性規定、考試的方式,使得學生無法廣泛接觸多元多樣的美好語文內容,毀壞國文教育的根本,這才是大問題。不管如何調整文白比,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也都無從真正提升學生的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