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導演 肯洛區(Ken Loach)畢生最具爆發力的震撼鉅作

肯洛區是個熱愛自由、擁抱生命的人,多年來他拍攝的電影,也總離不開低下層階級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的家庭問題、甚或政治社會運動的覺醒。今年已屆70歲的肯洛區是個人道主義者,他關注尋常百姓的生活,其作品也總充分展現追求社會的公義與道德的良知。對肯洛區而言,這源源不斷的社會題材不但是他拍片的靈感泉源,也讓他成為推動社會責任的最佳代言。 肯洛區年輕時在牛津聖彼得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即投身劇院,後來轉往電視圈發展,以拍攝「電視記錄片式戲劇」(docudrama)為主,這經驗也為他日後拍攝電影的風格樹立起其標誌。肯洛區30多年來獲得無數獎項肯定,這次又因《吹動大麥的風》而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讓他的導演生命更添光彩。肯洛區過去的知名作品有:《航向幸福的旅程》(Tickets / 2005)、《蘇格蘭之吻》(Ae Fond Kiss / 2004)、《甜蜜十六歲》(Sweet Sixteen / 2002)、《麵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 / 2000)、《我的名字是喬》(My Name Is Joe / 1998)、《卡拉之歌》(Carla's Song / 1996)、《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 / 1995)、《致命檔案》(Hidden Agenda / 1990)、《鷹與男孩》(Kes / 1969)等。在今年台北金馬國際影展上,將同時放映肯洛區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鷹與男孩》和這次奪下金棕櫚獎的《吹動大麥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