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07/10/09
董氏兄弟二落大厝

董石獅、董詩揚兄弟二落大厝,仔細的說,此建築還有在左右櫸頭上,加蓋二個塔樓的建築,是個很特別的建築物,在此二落大厝的一些泥塑也是很有洋味的唷!


此棟建築為董石獅與董詩揚(石羊)兄弟合建,清末董石獅至新加坡發展,遂引薦弟詩揚的兒子前往發展,由董石獅與董詩揚子金國、金鐘、金圖一同出資,由詩揚監督興建,時委由兩組師傅將建築中軸線分為左右兩邊進行「拼場」的興建方式,也在民宅中較為少見,故現在仍可從磚材選購的不同、牆體砌築的構造的差異與匠師手藝的特色一窺當時的景況。

日軍佔領金門時期,曾強行佔用此屋。國軍撤軍大陸至金門後,從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間,國軍佔用一部分空間,團長也曾居於此,砲戰期間砲彈曾砸到正面石牆與石窗,造成破損。直到八十八年才搬至建築左側新建的三樓混凝土樓房。

牆身正立面裙堵是用泉州白石砌成,腰堵是用燕子磚加彩釉磁磚組成,山牆磉子寮基石平砌,一磚燕子線,大規壁中堵扶灰,在上為鳥踏,山牆有氣窗,一二落為馬背。


鷹:敏銳、高瞻遠矚,雄鷹展翅代表大展宏圖,鵬程萬里,事業有成。
鹿:同“祿”,鹿是靈獸,有平安吉祥之意。





建築整體格局為三開間二落中間天井的方式佈局,屬二落大厝的形式,前、後落皆為圓規山牆(馬背),較為特殊的為此棟建築的後落高度較一般二落大厝為高,廰中樑高度為5.5公尺,因此在房間的半樓,可擺設ㄧ張古式的「紅眠床」,在天井兩側攑頭磚坪上各起一軒亭,頗為少見,在半樓處少了巷頭房間面的牆,使得半樓空間更為開闊。在外觀細部上,如圓規山牆上的天使、老鷹泥塑脊墜、線板式的鳥踏與走磚、軒亭上的星月、幾何、葫蘆彩帶、號角寶劍泥塑圖樣與正面水車堵、凹壽、壁堵鋪貼的日式磁磚,圖樣有幾何、花草都顯示出此幢建築受到僑居地西方文化影響的特殊性。
本文引用網址: